同稱:「曾子殺人」、「曾參殺人」。出自:《戰國策》。曾參在費地時,有一個與他姓名相同的人殺了人,誤傳為曾參殺人,曾母起先不信,但經人再三的傳告,便信以為真,丟下手中正在織布的杼,嚇得逃跑了。後比喻流言可畏或誣枉的災禍。 同稱:「曾母投杼」、「曾參殺人」。因曾母再三聽說曾參殺人,終於心生恐懼,丟下手中梭具踰牆逃走。比喻流言可畏或誣枉的災禍。
曾參曾母投杼曇花一現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繩之以法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隨興所至雄才大略月暈而風無愧於心言行相顧藍領蜻蜓點水畫龍點睛布衣卿相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類屬欲語還休手注佳茗痰莫須有如棄敝屣埋伏里仁為美百馬伐驥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同龍潭虎穴行將就木三從四德朝令夕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