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均可耕地比例低:中國面積廣大,但人口眾多,人均可耕地只有世界平均值的二分之一,主因為山多平地少、乾燥區廣大、土地不當使用。
- 第一級階梯環境:平均高度在4000公尺以上,氣候寒冷。
- 第一級階梯問題:凍土面積廣大,土壤貧瘠,不利農耕;環境生態脆弱,受破壞後不易復原。
- 第一級階梯對策:採低度開發;環境保育重於資源開發。
- 第二級階梯環境:長城以北-乾燥氣候,以畜牧為主;長城以南-季風氣候,多以農耕為生。
- 第二級階梯問題:荒漠化、沙塵暴、水土流失。
- 荒漠化:因氣候乾旱、地表植被少、土壤裸露,加上過度農耕、灌溉、放牧、伐林或採礦,導致荒漠化範圍擴大;分布西起塔里木盆地,東到大興安嶺。
- 沙塵暴:因氣候異常,乾季持續;地表的沙塵在冬、春季強風吹帶下產生沙塵暴;影響華北、華中,甚至臺灣、日本、美國。
- 水土流失:缺乏植被保護的地表受流水沖刷,其中以黃土高原最嚴重。
- 第二級階梯對策:有「綠色長城」之稱的「三北防護林」計畫(東北、華北、西北);「退耕還林」、「退耕還牧」、「退牧還草」防止災害惡化。
- 第三級階梯環境:平原廣大、氣候適宜,是中國主要農耕地帶;人口最多,超過環境負載力;農民平均耕地狹小。
- 第三級階梯問題:為增加生產,採集約耕作,大量使用農藥、化肥、破壞土地資源;為增加耕地,在山坡地開闢梯田,易造成水土流失;或在湖邊「圍湖造田」(如:洞庭湖)與湖爭地,減少湖泊的蓄洪能力,易生水患。
- 第三級階梯對策:沿等高線種植農作,減少水土流失;興建水庫、推動「退田還湖」工程,以減少水患;下游興建堤防、滯洪區,以減少水患。
- 下圖為:中國三級階梯土地問題示意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