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稱:「周易」、「易經」。
- 古人或稱《周易》,或單稱《易》。明代以後,始通稱《易經》。
- 《漢書藝文志》:
- 1、伏羲始畫八卦。
- 2、周文王重為六十四卦,並作卦辭、爻辭,這是經文的部分。
- 3、孔子為經作傳,稱為《易傳》或《十翼》。
- 東漢經學家鄭玄認為「易」有三義:簡易、不易、變易。
- 包括經和傳兩部分。「經」是由卦象、卦辭、爻辭所組成。「傳」則為《易傳》,又稱《十翼》。
- 組成卦的最基本符號是「陽爻」和「陰爻」。由這兩個符號重疊三次,組成八卦,再由八卦互相重疊,組成六十四卦,始於乾卦,終於未濟卦。這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六爻。
- 解釋每卦之卦象及其意義者叫做「卦辭」;解釋每一爻的取象及其意義者叫做「爻辭」。
- 為中國最古之經書。
- 為中國最古之哲學書。原為卜筮之書,然其中闡釋天地自然變化之理,與人事相應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學習關鍵字
高中國文
易經
高中國文 - 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