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亞里士多德提出。個人若要達到理想的人格,就必須實踐良好德行,實現成功的人生目的。對的行為=學習成為有德之人。例:醫生長期在蠻荒的非洲行醫,以具體實踐來尋求自我理想與其德行的達成,屬犧牲奉獻的人格特質。不足之處:道德的論證必須因地、因人、因時而定,因此道德沒有必然的答案,也沒有普世價值的推廣。重視行為者的性格特質。
阿拉伯之春性別主流化雙邊外交執達員新臺灣之子團體協約法文化相對論雙邊外交原住民傳統領域勞動參與率工會法占領華爾街運動產品市場開放大陸探親國際發展協會(IDA)網紅經濟排他性權利文化變遷鏡中自我三不政策政府消費支出零和遊戲不當聯結禁止原則城市外交稅、捐不自證己罪扣押產品碳足跡平均每人GDP景氣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