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西元 1893 ~ 1976 年),中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中國共產黨創始元老,並任中共建國後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軍事委員會主席。
- 民國 24 年共產黨遭遇國民黨全力打擊,途經遵義時舉行了「遵義會議」,毛澤東大力抨擊李立三「城市武裝暴動路線」的錯誤,獲得黨內分子的普遍支持,被選為中共軍委會主席及政治局常委,確立毛澤東在中共黨內的領導地位,以及「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抗擊國民黨路線。
- 民國 34 年(1945 年)8 月毛澤東飛抵重慶與蔣中正展開「重慶會談」,會後發表《會談紀要》(《雙十協定》),達成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及和平重建中國等共識。 毛澤東返回陝北延安後,立即下令共軍展開全面攻勢,並在西元 1949 年奪取中國大陸全境,國民黨撤往臺灣。
- 毛澤東在西元 1958 年推行三面紅旗,統稱「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農工業生產大躍進」與「人民公社」,由毛澤東主導的社會運動,欲將中國推向世界強國。但也因為大躍進與八二三炮戰的失敗,導致其辭去國家主席,由劉少奇接任。
- 毛澤東認為劉少奇、鄧小平走資本主義路線(走資派),既不願其個人崇拜消失,又深感權力的危機,決心經由社會運動路線奪回政權。此後在以江青為主的「四人幫」(包括姚文元、張春橋、王洪文)發起「批林批孔」,欲鬥垮周恩來及鄧小平。西元 1976 年周恩來病死,民眾為悼念之而引發「六四天安門事件」,毛澤東認為是鄧小平在背後操縱,因而批鬥鄧小平。
- 毛澤東以華國鋒為接班人,西元 1976 年毛澤東病死,文化大革命也在其後不久終結。
學習關鍵字
國中歷史
毛澤東
國中歷史 - 毛澤東